•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青年学子在昂扬旋律中感悟“铁流东进”
时间:2025-10-22 20: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两委办公室   

日前,安徽滁州学院的校园里回荡着激昂与深情交织的旋律,一场名为“铁流东进”的主题音乐课在此开讲。近6000名2025级新生齐聚一堂,在历史叙事与艺术表达的碰撞中,聆听了意蕴深远、直抵心灵的一课,共同完成了一场跨越80年的历史与青春对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滁州作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之一,80年前曾见证过惊心动魄的抗争——半塔保卫战中战士们的浴血坚守、周家岗反扫荡战斗里军民的同心御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皖东大地。为了重现那段烽火岁月,滁州学院打造音乐思政课“铁流东进”,将红色故事搬上舞台。

音乐思政课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秦晨晨率先登场,他以深情的讲述串联起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历史关键节点,为新生们缓缓铺展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壮阔长卷。《我们的家园》通过半塔保卫战烈士遗孤与后代的“隔空对话”,巧妙串联起“皖东烽火”“战地青春”“铁血之军”“山河铭记”四个篇章。《烽火——艰苦战斗篇》《蒋家河口伏击战》《周家岗颂歌》《半塔鏖战》《姓名》等12首曲目,把一段段尘封的烽火岁月搬上舞台,将80年前的抗战记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历史场景。

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80后博士王小伟是“铁流东进”的作曲者。去年10月,他随创作团队第一次走进蒋家河口、中原局旧址、半塔烈士陵园、抗大八分校旧址、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等新四军在皖东的革命路线及历史遗迹采风。

师生们站在蒋家河口伏击战的遗址旁,仿佛还能听见枪声与呐喊;走进中原局旧址,简陋的桌椅、泛黄的文件、斑驳的墙壁,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运筹帷幄、领导抗战的峥嵘岁月;在半塔烈士陵园,高耸的纪念碑直插云霄,镌刻着烈士姓名的石碑整齐排列,同学们低头默哀,指尖拂过冰冷的碑面,仿佛与英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次参观学习,让参演师生对那段烽火岁月有了更真切的感知,也为后续舞台演绎注入了更深厚的情感力量。

“如何让年轻一代真正‘触摸’到这段历史?”王小伟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他都反复雕琢。在谱写《烽火——艰苦战斗篇》时,为了精准描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与战士们昂扬的斗志,王小伟查阅了大量抗战资料,研究当时的军歌风格与战斗场景的音效特点。他不断尝试不同的节奏型与和声编排,从激昂有力的大调旋律,到充满紧迫感的切分节奏,经过数十次修改,才让那振奋人心的合唱旋律得以成型,仿佛能带着听众穿越到硝烟弥漫的战场。而在创作《一封家书》时,王小伟将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他想象着革命战士在战火纷飞中,怀着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写下家书的场景。旋律从舒缓的倾诉开始,逐渐融入哽咽的音符,让听众能深切感受到革命者内心的家国情怀与无奈。

为了呈现给新生完美的视觉体验,音乐与教育学院师生利用暑期认真排练。音乐思政课并非简单的文艺表演,演员需要传递给观众的是其背后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忆与红色精神。

音乐与教育学院2022级音乐学专业学生汪苏琪参演了《半塔鏖战》的舞蹈表演,在排练过程中,汪苏琪与队员们常常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打磨,一个冲锋的姿态、一次与战友眼神的交汇,都需要经过无数次调整,才能真正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即使在高强度训练中扭伤了脚踝、磨破了手掌,也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因为大家都明白,此刻的汗水与伤痕,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排练意义,而是在以最真诚的方式向革命先辈致敬。

演出当天,当舞台灯光亮起,汪苏琪与队员们身着军装,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舞台时,台下瞬间安静下来。随着剧情的推进,耳边响起激昂的配乐,队友们眼中坚定的目光,从战士们初上战场的紧张与坚定,到战斗中与战友并肩作战的热血与默契,再到最终守护阵地时的悲壮与荣光,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深深牵动着台下观众的心。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方式,让思政课真正走进青年学生心里。”秦晨晨在课后表示,把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青年学生能共情的故事,就是希望他们明白,铭记历史是为了从先辈的抗争中汲取前行力量,走好新时代属于青年一代的“长征路”。

对于2025级新生而言,这堂“开学第一课”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郭雨晴说:“音乐思政课以生动的演绎让我们真切明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原来我们生活中的‘岁月静好’,是无数人在背后‘负重前行’。”

“激昂澎湃的旋律就像战鼓催征,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信仰与担当。”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穆学磊作为新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表示,“我会把从这堂课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术探索的动力,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行,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辜负这个时代。”



上一条:“踩过红军脚印,才读懂课本里的长征” 下一条: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