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青年小行动激起文化传承大“涟漪”
时间:2023-12-27 19: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两委办公室   

“打扰了,能再详细介绍一下您的项目吗?”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期间,来自上海的崔家滢不时遇上主动过来交流的青年朋友。

让大家感兴趣的正是她和团队一起在做的“涟漪行动:青年志愿者遗产赋能项目”。

2019年,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WHV)和团中央关于青年“返家乡、进社区”的号召,团队与WHITRAP shanghai共同发起该项目。崔家滢解释说,“涟漪”是一个意象,意为希望能够持续激起青年行动的涟漪、文化传承的涟漪、社会共创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出去。

“我们的项目号召学生在寒暑假组建自己的团队挖掘家乡当地文化,实地调研后,制作迷你杂志、创意视频展示家乡文化。”作为美丽乡愁公益团队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城市保护研究方向博士生崔家滢介绍,乡愁是青年开展行动的内驱力,他们有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观察家乡变化的好奇心,只是欠缺一个行动的平台。

那么,如何降低青年行动的门槛,为他们赋能呢?她介绍,团队创新提出“最小行动-赋能课程-社群伙伴-平台展示-持续孵化-公众影响”遗产教育工作法,比如搭建志愿者网站、提供课程、工作坊、讲座,以提升青年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以及开展文化调研、传播的技能。

截至目前,32个省份420所院校的2255名青年,创作了750本地方刊物《家园一方志》和600余件创业作品。去年,该项目荣获“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今年的行动聚焦“山水家园”主题,探讨城乡社区自然与文化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023年寒假,第六期“涟漪行动·山水家园”启动,开拓乡村山水智慧、城市山水气质、中国山水遗产三大赛道,并与在地组织机构深度合作,特别开设浙江农业文化遗产专项、福州内河专项、福建屏南专项等地方专项,引导青年深入感受山水家园的魅力。

129支团队的623名青年回到家乡,探索家园山水智慧,挖掘家园山水气质,传播家园山水故事。青年志愿者面向中小学生、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们,组织发起了83场活动,包括传统服饰文化节、诗歌征集、返乡大学生分享会、线下支教等,共链接到181家组织机构、1259人。

青年的行动足迹遍布28个省份、91个城市,共创作出106本4021页《家园一方志》、135个山水视频、260件创意作品、159篇成果传播推送。

今年,“涟漪行动”首次发起一年一度的“涟漪青年节”,提供展示青年行动故事、实践成果的专属平台。“涟漪青年节”期间,美丽乡愁新媒体平台矩阵推出特别策划栏目,呈现“涟漪青年”的探索成果,展示不同地域的山水文化。在同济大学,线下展览分为“山水启程”“山水列车”“山水创想”等板块,吸引了众多学子、校友、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涟漪青年”的实践成果。

“这次行动让我第一次对家乡追根溯源,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体验。我知道了是什么造就了我的家乡,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乡诗人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浙江省金华市十四江城小队的志愿者有感而发。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一项是城乡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崔家滢认为,青年可以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贡献自己的创意和力量。她希望,通过“涟漪行动”让更多青年了解自己的家乡并参与到文化传承与保护当中。

 

上一条:人才供需对接更精准 下一条:“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系列巡回报告活动走进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