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走进乡村,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开展。8月20日-31日,闽南科技学院“Firefly”实践队在南安市康美镇开展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从田间地头的政策宣讲到校园课堂的趣味教学,从数据调研到文化浸润,队员们以多元形式将标准音送进田头巷尾,送进孩童心间,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

精准调研+场景化宣讲:让普通话成为乡村“致富桥”
8月20日,实践队率先赴康美镇开启“推普助振兴”第一站。队员们兵分三路深入集市商圈、蔬菜大棚与古厝群落,以“问卷调研+现场访谈”的形式勾勒出乡村语言的使用现状。在康美镇农贸市场,队员们用闽南语耐心解释问卷内容,邀请摊主、顾客填写问卷;在连片大棚内,他们与菜农交流种植技术时,同步记录方言与普通话混用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当地中老年群体普通话使用率不足40%,青壮年群体则因电商直播、外出务工需求,对普通话学习意愿强烈。
同时,针对调研结果,实践队精准施策:向村民发放 《普通话实用手册》 200余册,手册特别收录闽南语谐音对照的日常词汇,让老人孩子“翻开能读、开口敢说”;在走访宣传中,实践队结合买菜询价、医院问诊、电商直播等高频场景,为当地村民演示普通话沟通技巧。“以前卖菜只会说闽南语,遇到外地客商常闹误会,现在学会‘这个多少钱’‘包邮吗’,生意好做多了!”康美村菜农王阿婆拿着手册笑着说。

趣味教学+乡土融合:让普通话成为童年“启蒙钥”
8月27日-31日,实践队走进康美公益图书馆、赤岭公益图书馆为6-12岁儿童打造“扬普韵之美,传汉语之馨”推普专场活动。活动以“扬普韵之美,传汉语之馨”为主题,将语言学习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

青春担当+长效服务:让普通话成为振兴“加速器”
活动中,实践队队员既是服务者也是学习者。实践队队员李同学在日志中写道:“在大棚里教菜农说‘有机蔬菜’时,他们眼里的光让我明白,推普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用语言架起城乡联通的桥梁。”闽南科技学院“Firefly”实践队则联合赤岭公益图书馆建立“推普基地”,定期开展推普活动。
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康美镇12个行政村,惠及村民及学生500余人次,发放学习材料300余套,培育“乡村推普员”20余名。接下,实践队将持续深化“校地联动”模式,把推普实践与乡村电商培训、非遗传承等项目结合,让普通话真正成为促进就业增收、增进文化认同、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田埂到课堂,从问卷到画笔,康美镇系列推普活动以青春之力破解乡村语言壁垒,用精准服务点燃振兴引擎。正如实践队队员们所说:“每一声标准音,都是一粒希望的种子,终将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结出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