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守卫“西北第一哨”
时间:2024-09-19 19: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两委办公室   

“向国旗,敬礼……”9月初的一天,伴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西北边陲的白哈巴村冉冉升起。

每逢周一,驻守在这里的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白哈巴边防连官兵都会来到村里和各族群众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共同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西北之北的白哈巴特有的仪式感。

连长冯勇鑫说,每到周一或者重大节假日,官兵都会和驻地群众一起举行升旗仪式,这既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借此机会宣传边防政策法规,了解民社情。

白哈巴村是一个原始古朴的图瓦人小村落,村子傍河而建,村民的毡房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平缓的河谷里,这里地处祖国版图的西北之端,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接壤,因此,白哈巴边防连所在地也被誉为“西北第一哨”。

自1962年组建以来,白哈巴边防连忠诚践行我军宗旨,大力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铸牢传承“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的连魂,在祖国版图上的西北角忠诚守卫着100余公里的边境线。

从白哈巴村望去,山坡上“西北第一哨”的哨楼巍然耸立,晨曦中,哨楼的轮廓被镀上了一层金辉,更显其庄严与神圣,两名哨兵挺立在哨楼上,警惕地注视着边防线上的风吹草动。

连队军士李明已经在边防线上坚守了16年,他见证了白哈巴的四季更迭,经历了边境线上的风霜雪雨,也目睹了眼前这个偏僻村落的可喜变化。

李明说,随着新疆喀纳斯景区旅游的日益火爆,在官兵的帮助下,白哈巴村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落开始办网店、开民宿,古老的村落、热情的牧民赢得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每年6月至10月是白哈巴的旅游旺季,也是牧民春秋两季转场的时节。5万多头牛羊浩浩荡荡转场,景象虽然壮观,但也给游客带来了一些不便。为此,白哈巴边防连专门把一条巡逻路修整出来,方便牧民转场使用。

也正因为将巡逻路提供给牧民春秋转场,每年清明节、中秋节前后是白哈巴边防连官兵最忙碌的时候。连长冯勇鑫说,为了防止牛羊等牲畜跑错道、误越国界,官兵要时刻注意“突发情况”。每季转场都要持续10多天,虽然牧民转场给边防官兵增加了工作量,但能为牧民和游客提供便利,连队官兵都非常高兴。

“看着游客们开开心心地旅游、牧民们顺顺利利地转场,官兵们也很骄傲和自豪,更坚定了大家戍边守防的决心和信心。”冯勇鑫说。

军士马少鹏这几天格外忙碌,他和战友们要对连队重点区域的光缆进行检查。为防止山里的暴雨将光缆冲刷到地表上,导致牛羊踩坏光缆,马少鹏和战友们都会不定期巡线,确保连队和哨所的通信顺畅。

作为单位的通信骨干,这条巡线路马少鹏数不清在8年时间里走了多少趟,但每次遇到突发情况,他总能及时解决问题。

2022年9月,因为暴雨冲刷,落石将连队光缆阻断,马少鹏和战友冒着大雨赶到现场迅速查明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抢通线路,确保了连队通信顺畅。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马少鹏不能像其他战友一样每天巡逻在边防线上,“我们岗位虽不同,但使命同样光荣。”马少鹏说。

冯梦春是白哈巴边防连的一名老班长,驻守边防16年,和连队其他官兵一样,他与当地牧民熟悉得像一家人。中秋节前夕,他来到牧民黑努尔别克家做客。每年6月,牧民黑努尔别克都会第一个赶着牛羊通过牧民转场通道,来到那仁夏牧场。他将毡房搭在边境线上,一边放牧一边帮着边防连守边,至今已有40多年。

那仁夏牧场水草丰美,但经常有棕熊、野狼等动物出没,草场上的牛羊经常会遭到它们的攻击。今年7月,黑努尔别克家的一匹马被棕熊袭击拖走,他找到白哈巴边防连寻求帮助。在官兵们的协助下,黑努尔别克找到了被棕熊啃食过的马的尸体,取回了马鞍。

“连队官兵驻守在这里,让牧民群众很有安全感。”冯梦春说,“在草原上,一个帐篷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遇到困难了,大家互相帮助,都在一同守护着美丽的草原、美丽的阿勒泰。”

秋天的白哈巴层林尽染,美得如同一幅油画,白色的毡房、肥壮的牛羊点缀着美丽的草原。在这里,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高高矗立的哨塔像哨兵一样守护着美丽的白哈巴,一哨一村相互守望,军民同甘共苦、情深似海,携手守护着祖国西北边陲的安宁祥和。

 

 

上一条:建设农业强国 共筑美好生活 下一条:新科技“闪耀”服贸会 全球共享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