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2018年11月12日,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快马加鞭的实施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迎来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蕴含无限机遇,香港、澳门和内地的9座城市各有特色、各有风采,唯有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才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充分发挥融合发展新优势。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科技基础雄厚,国际化资源丰富,具备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条件。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3年累计增长1.6万亿元,达12.6万亿元,总体增幅达14.5%。截至2021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万亿GDP城市已有5个。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国际一流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国两制”,它涉及不同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面临着世界上其他湾区建设所没有的新情况。但是,区别所在,正是特色与优势所在。粤港澳不同城市差异的气质与个性,为实现“一国两制”框架下不同制度、不同传统的优势互补创造良好契机。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事关粤港澳民生福祉,也助力港澳青年放飞梦想、实现理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今,“湾区青年”作为共同的称谓,被越来越多成长和奋斗在这片热土的年轻人认同和接纳。港澳青年背靠祖国,大湾区是他们展示才华、大展拳脚的最好舞台。大湾区建设以来,内地为支持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就业创业频出善政,干货满满,港澳青年创业者按规定可享受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内地事业单位、公务员岗位等对港澳青年敞开的大门也越敞越宽。
与此同时,在广大内地青年眼中,大湾区也成为安居乐业与自我实现的热土。民调统计显示,近八成受访内地青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吸引力,就业机会是最大优势。在不久前公布的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中,广东有4个市入选城市试点,6个区县入选县域试点,成为全国入选地区数量最多的省份。青年的选择,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底气与源泉,也是大湾区规划建设成就非凡的有力证明。
随着大湾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港澳青年对祖国认同持续巩固,国家归属感日益深厚。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港澳青年是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有利于培养真正爱国的青年一代,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勇曾说:“粤港澳大湾区,就等于把香港小岛扩大了,在地理上扩大了几十倍。”从香港狮子山到深圳莲花山,一河相隔,同处湾区天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青年的归属感、获得感、认同感,让青年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春潮涌动,奋楫争先,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入,湾区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续唱“爱拼才会赢”的歌曲,会有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