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9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和大家见面。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演讲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与经典名句为基础,借助于《百家讲坛》的平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
我有幸作为思想解读人参与了这一节目的创作,参与了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第四集《国之本在家》、第五集《报得三春晖》、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第十二集《天下为公行大道》,共五集节目的制作。至今想来,那些为节目创作而不眠不休工作的日日夜夜,那些感人肺腑又充满着激情的片段点滴,仍会激动不已、心潮澎湃。这段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光之一。
此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专门推出了主持人来主持节目,请了著名播音员作为经典诵读人,请了专家学者作为思想解读人和经典释义人,还邀请了栏目所引用的故事中的亲历者作为特邀嘉宾。同时,每一集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十几个大学的青年学生作为现场观众,他们和台上的主讲人进行交流,互问互答,现场气氛热烈活泼,话题严肃而深接地气,论点朴实而不失深度。通过整合,把中华经典中的先哲古训和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青年们的生活有机结合,整个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从内容上看,此次《平“语”近人》节目的创作,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谈话、演讲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经典为主要素材和基础,融合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结合了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比如在第五集《报得三春晖》中,我作为思想解读人,主要讲孝道,讲解中,有个女同学提问说,我给老母亲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双鞋,但老母亲习惯节俭,不希望孩子为自己花太多的钱,怕老母亲嫌太贵,于是就说,只花了很少的钱。她说,我对我母亲说了假话,是不是就不孝了?我针对这个同学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孝道。
像这样贴近生活的小例子,从生活中来,从群众中来,与群众共鸣,在整个节目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内容,群众爱看,青年爱听,尤其是经由和青年观众的互动,他们看了之后,可以很容易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这就是学以致用,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这些类似的内容,拉近了舞台上学者和现场及电视屏幕前青年的距离,使原本略显生涩枯燥的典籍中的大道理,变得栩栩如生,增加了很多亲切感。而这些方式的选择和运作,也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经典和电视传播形式的创造性结合,也可算作在文化传播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吧,通过《百家讲坛》这个舞台,可以说最终达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播的效果。
中华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和演讲中使用时,经常信手拈来,这固然是得益于他长期的积淀与修养,比如在《国之本在家》一集中,我们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名言典故来切入主题,提出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
总书记也提到,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在这一集中,我们也提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家风的事迹,如毛泽东要求不搞特权,树立“平民思想”,周恩来立下“十条家规”,刘少奇教育子女“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朱德教育后代“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要求“近水楼台不得月”。我们也特别提到了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模范人物注重家风、培育家风的感人故事。
当代青年与以往时代的青年有诸多不同,他们的思想特点,概括起来有:活跃、敏感、激情、勇敢、创新、自信、自尊,等等。因此当代青年极有兴趣去接触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极有兴趣去了解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优势。
这台节目,可以说,很大一部分的受众正是这些青年,节目也正是针对于当代青年的特点,以活泼、轻松、庄严、热烈、有趣、务实的形式和风格,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话题。
对当代青年而言,现在信息传播工具的多样化和信息的泛滥化、碎片化,都日趋明显,如何在繁杂无序的信息大海中得到他们所急需的中华古典文化营养,是他们急于想解决的问题,如何方便和巧妙地汲取并使用这些先贤所流传下来的文化和智慧遗产,也是他们所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中宣部和中央广电总台所推出的此系列节目,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可谓是在新时代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古代经典的力作。整台节目给人的感觉是紧凑而丰富,广度与深度兼备。在振奋人民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该有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初心所在,大道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