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是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今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目前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已正式立项,2020年左右将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今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嫦娥四号任务全面启动,嫦娥五号进入决战阶段,北斗导航系统加速全球组网,无毒无污染大推力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对接,高分三号卫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以及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科学新型卫星将实施发射。
许达哲介绍,“十三五”是中国航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今年将编制《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空间科学“十三五”规划》,并发布第四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许达哲说,我国目前在轨卫星数量近150颗,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显著增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取得跨越发展,成功发射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实践系列卫星为代表的多颗科学试验卫星,空间物理、空间化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等空间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空间碎片观测、减缓和防护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空间探测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探索的重要平台。
许达哲说道,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中国政府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确定为“中国航天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心。
他表示,我们希望将“中国航天日”打造成为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打造成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