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梁晓声跟中学生谈读书的目的
时间:2024-12-23 19: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两委办公室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12月16日下午,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做客南宁二中,与师生面对面分享阅读与人生。

在讲座现场,梁晓声与师生们分享了他年少时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中学生如何应对高考压力?讲座中,梁晓声列举了“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故事,说明自古以来求学的艰辛,指出学习、考试和竞争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大家要接纳这样的状态。

对于家长,梁晓声表示,不要一拿到孩子的成绩单就焦虑,“不要去说孩子:你怎么搞的,上学期如何如何、上个月如何如何。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必然有前有后”。

梁晓声用自己早年割麦子的经历举例,割麦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学习状态的起伏也和割麦子相似,短暂的停工休息可以恢复力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他建议大家以一颗平常心应对考试。

“学生要以学为主,把平时测验当作磨枪练兵,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和复习。当下的几分之差并不能证明智商的高下,你们的人生还很长,高考只不过是进入大学前的一次磨炼。”梁晓声说。

“人脑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别负责想象、描写、理性等,擅长某个方面并不意味着只注重发展这个方面,未来的时代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他建议同学们进行跨院系、跨专业学习,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在互动环节,师生积极举手提问。在回答“您认为一个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时,梁晓声分享了自己成为作家的经历:自己是一不小心才成为作家,原来只不过是喜欢读书,喜欢写作文,下乡之后无处发表,喜欢写了给自己看,然后给同事们看,后来写小说获奖了,才正式成为作家。

作家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写作?社会需要作家通过文学为社会表达什么?梁晓声思考着这些问题,并得出结论:我要写他人的命运,写我所知道的、看到的、了解的他人的命运,给更多的读者看。

他说:“我有两支笔,一支写人间温暖、明媚希望;一支写揭露痛短、疗救黑暗。”

面对学生“我以前也很关注热爱生活,但是等我上了高中之后发现这方面的能力好像变弱了,怎么办”的困惑,梁晓声告诉这名同学:“你对周边的事、周边的人感受比较敏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压力变大,让你觉得自己不像从前的自己了。没关系的,这是正常的,这一切也都会过去。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人生阶段,现在你们有学习的压力,但以后你还会变回原来的你。”

一名同学提问:有时读书会被书的内容带着走,读者很少进行思考,无法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应当怎么办?

梁晓声表示:当我们阅读时,被其中某个内容打动,可以在书页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古人称为眉批;还有一种方式是掩卷沉思,当读到一句非常打动你的话,把书暂时合上,静静想一会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不思考,和整天只思考世界、思考人类命运而不去开卷阅读,都是不对的。”梁晓声说。



上一条:中国非遗保护交出亮眼成绩单 下一条: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