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科技学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走好质量立校之路,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在深化改革上做文章,在搭建平台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和育人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态势,打通“科研+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为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深化改革,构建科研育人新机制
一是强化执行力。学校不断强化管理导向、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制定和修订《闽南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闽南科技学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闽南科技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11个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形成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科研与职称评聘之间的关系,使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是增强保障力。科研保障经费逐年增加,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科研工作真正成为助推教师全面成长,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是提升发展力。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融入区域创新驱动战略,引育并举,不断壮大人才师资队伍,优化科研创新机制。一年来引进含“桐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博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在内的教师55人;支持8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评审晋升9位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组织100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逐步构建“老中青三代”的科研新格局,打造出一支以老教师为主、中青教师为辅的理论基础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科研教师队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教学和基础研究水平,实现科研项目立项与科技成果倍增。
搭建平台,拓展科研育人新成效
一是科学研究量和质显著增强。学校秉持“以教促研 以研促教”思想理念,科研项目总量和层次逐年提升,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积极探索构建科研育人的长效机制,让教师们在好的校风学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2021年度,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申报,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立项22个,其中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个,省厅级项目16个,市级社科项目5个;各类结题项目50余项。全校教职工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四篇,SSCI一篇,EI一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校充分利用研究所、大学生专业学会、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践平台,借助“互联网+”创业大赛、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学生技能竞赛、大学生学术创新成果比赛等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平台,带动学生,引领学生,热爱科研,潜心科研,创新创业,实现科研与育人的融通和对接。2021年度,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大学生艺术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奖120多项,1个创业案例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优秀实践案例,优选10个项目孵化建设,获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2项。
统筹推进,提升科研育人新水平
一是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新成效。学校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开展乡村振兴和助力产业发展,通过广泛动员、积极组织、认真遴选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各级科技特派员,2021年新增省、市科技特派员团体6个,科技特派员94人,服务覆盖泉州多个县市、南安所有乡镇。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快速发展。学校与厦门大学智能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共建科研创新团队,与泉州芯谷共建半导体现代产业学院,参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南安市人民政府合作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庭未来乡村”项目,助力共建企业从纯种植养殖到农副产品深加工“升级换档”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师生同创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建立“泛家居智能照明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泛家居产业研究中心”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高校科研平台,“筑梦空间”大学生创业园1个省级高校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以及近10个企业在校内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协同育人,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来源:学习强国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936579463728345712&cdn=https%3A%2F%2Fregion-fujian-resource&item_id=14936579463728345712&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42496617946&showmenu=false&ref_read_id=b15e74da-d296-49e4-81e8-f5126ac925df_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