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土叙震后十天 中国社会救援队陆续归国
时间:2023-02-22 18: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两委办公室   


震后第十天,随着国际救援队陆续撤离,赴土耳其地震灾区进行救援的多支中国社会救援队于今日起陆续回国。作为首支奔赴土耳其的中国社会力量救援队,浙江公羊救援队的8名专家已于今天下午抵达杭州。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国际联合生命救援。蓝天救援队土耳其救援总指挥王毅介绍,他所在的这支队伍在当地时间2月9日凌晨抵达,总计有来自全国28省(市、自治区)的103支蓝天救援队,共计290名救援队员参与救援。他们连续在土耳其马拉蒂亚、阿德亚曼、卡赫拉曼马拉什三地作业,搜索建筑物380幢约18万平方米,搜救出幸存者8名、遇难者137名。

回想起几天来的救援,王毅有一些难忘的细节:在寒冷的重灾区作业时,当地老百姓时常送来热水热饭;队员撤离时,一起奋战的其他救援队前来送行,有人眼含热泪。

公羊救援队在土救援时的翻译EMRE ASLAN记得,他们撤离时,土耳其当地一支救援队的负责人专程来致谢:“非常感谢你们在这里努力地帮助我们。我是土耳其人,为你们鼓掌,谢谢你们!”

远赴千里外进行救援,各救援队普遍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困难。首先,大量重型装备难以携带。王毅回忆,当时大量的装备留在了机场。此外,所有队员长途跋涉,有的人赶到武汉集合时“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北京市通州区应急志愿服务支队一大队通州蓝天救援队教官霍昊,目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休整。他已正式加入这支队6年有余。他介绍,此次来土耳其的队员都是优中选优,参与者很多都是各地的教官。

他回忆,在飞往土耳其的过程中,大家都很安静。一些人在重温国际救援手册上的内容,另一部分人则抓紧休整,为接下来紧张的救援养精蓄锐。

出发时,他所在的蓝天救援队已经招募数十名翻译,并为每个小队配齐翻译人员。同时,大家分队行动时,每支队伍都由有国际救援经验和地震救援经验丰富的队员带领。

多支救援队都提到在到达后,他们立即投入救援,并保持24小时持续作业。

王毅介绍,装备短缺、人员困乏之外,语言不通以及低温,都是救援队员需要面对的挑战。他还提到,过去在国内,救援队总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通过当地人了解现场建筑原貌,并根据灾害发生时间、房屋坍塌方向定位人员。但是这一次,沟通时间明显变得更长,过程也更加复杂。

到达时,霍昊对当地的状况感到震惊:“比原来想象的还要严重。”他经历了两天暴雪,“和之前的救援经历感觉不一样,但是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救援队员利用从国内带去的“蛇眼”生命探测仪等仪器装备,不间断地在作业面探寻生命的迹象。霍昊说,AFAD(土耳其灾害和应急管理局)协调了当地的应急组织保证救援队的食宿。他介绍,因为队伍接到了联合国的国际救援响应机制的需求,所以后勤保障等方面都会有相应组织来进行对接。从响应到现场救援的协同分配,乃至撤离,每一步都需要通过规定程序向联合国进行报备。

“每一位蓝天队员都是自费的。”王毅表示。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每次接到当地求助需求,他们都能迅速行动。正是这样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让他们取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国际同行的认可。“此次救援结束后,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这对我们队伍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创始人郝南曾在多次公开交流中提到,此次在土耳其地震的响应中,来自中国的救援队成绩非常亮眼。不过,除蓝天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少部分社会力量救援队外,大部分国内的民间救援队伍缺乏对国际救援标准和体系的了解与接触,更没有经历过标准的国际救援的培训演练。此次结束在土救援后,他希望看到更多中国救援队能更有意识地熟悉国际人道救援规则,并让自己成为国际救援体系中的一员。

 

上一条:切实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下一条:越来越多港澳台运动员获得国家等级证书